冯若兰想到《吕氏春秋》里《穿井得人》的一句:宋之丁氏,家无井而出溉汲,常一人居外。意思是说:宋国有一家姓丁的,家中没有井,须到外面打水浇地,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。
而现在,这儿田庄上的人浇地,也和几百年前一样,要去井里或湖里打水来浇地了。原来的依兰县官员,根本不考虑农民们灌溉实际问题,随意开垦农田。破坏了这里的生态,还没有产生什么效益。
冯若兰摇摇头说:“那边湖水的水位已经很低了,湖水是死的,水量有限,在那里安装水车就是竭泽而渔。那个湖在两个田庄中间,以后可能还会因为用水问题产生纠纷。所以不适合造汲水车。”
“那该怎么办呢?”冯佳越问。
“打井,在井上安装汲水工具。”冯若兰拿出了一张纸,想了想,还是放下了。
水井上的汲水工具,女儿肯定说的不是辘轳,光听女儿说话时自信的语气就觉得是很厉害的工具。可她为什么不赶紧画出来呢?她在想什么?冯佳越心里很疑惑。
冯若兰在想,现实中材料的来源问题。特别是她和爹爹走后,以族人们的能力寻找材料就更难了。
她什么样的汲水设备都能画出来,她前世学的专业就是工程机械制造。她最喜研究各种器械,她懂得各种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制造方法,而且她动手制造的水平也很高。可是有些材料的问题不解决,族人们还是把机械造不出来。
冯若兰现在觉得困难的材料是橡胶,如果没有橡胶制成密封性良好的叶片,那她设计的各种汲水工具都没有办法制造。
开挖大口深井,造人力踩踏式水斗翻车来汲水,代价似乎有点儿大吧?而且在安全这方面有隐忧。
……
想来想去,冯若兰只想到了把现在井上用的辘轳改造一下。
看着自己画的辘轳,不说爹爹了,冯若兰自己都觉得失望。
冯佳越看看垂头丧气的女儿,笑着安慰她说:“爹看你把这辘轳改造得很好啊,为什么一副沮丧的样子?嗯,真的很不错,可以省不少人力,能提高汲水的速度。在庄上各处再打上几口井,装上这样的辘轳,就能灌汲更广大的田地了。这辘轳真的对咱们田庄作用非常大。”
爹为了让她心情好,竟将这最没技术含量的辘轳夸赞成这样,冯若兰真是心里感觉挺温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