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下书院>历史小说>三国视频君:开局盘点十大猛将! > 第201章:并州风云(九)
     

      赵普一生确实先后三次为相,但是,一则从宋太祖开始就不断削弱宰相的实权,所以,不能把赵普三次为相的作用夸得过大,二则赵普的仕途并不顺当,而是一波三折。

      其原因主要在于赵普自身,其中既有因其专横跋扈而受到的制约,因贪财受贿而受到的猜忌,也有因不学无术而受到的轻蔑,因结党徇私而遭到的罢黜。

      而所有这些人品、官品上的缺点和污渍,则正好都是与重视个人修养、倡导“仁”的《论语》主旨相悖谬的!

      尤其是在帮助宋太宗夺去皇位、剪除骨肉兄弟所进献的毒计方面,则更是与以人道主义作为主旨的《论语》精神大相径庭。

      因此,赵普熟读《论语》并以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一说,是与赵普其人品和官品完全背离的,除了出于别有目的的杜撰之外,是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解释的。

      【历史十大名相排名第八名:“明初三杰”李善长!】

      李善长,字百室,濠州定远人,明朝开国功臣。

      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,后投靠朱元璋,跟随征战,出生入死,功劳颇多,比肩汉代丞相萧何。

     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,后封宣国公,奉命监修《元史》,编写《太祖训录》《大明集礼》等书。

      洪武三年,授号“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”,晋升特进光禄大夫、左柱国、太师、中书左丞相,进爵韩国公,年禄四千石,子孙世袭,可谓位极人臣。

      洪武二十三年,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的牵连,被朱元璋处死,夷灭三族,时年77岁。

      仅其子李祺因为驸马的身份,得以免死,南明时期,弘光政权追补开国名臣赠谥,李善长被追谥“襄愍”。

      李善长从小就喜爱读书,有智慧和谋略,通晓法家学说,预计事情,大多被他说中。

      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滁州时,李善长前往迎接拜见,朱元璋知道他是当地年高有德之人,并对他以礼相待,并将他留下掌管文史书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