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.
古代民风朴素,以节俭为传统美德的时代,若是餐具出现裂痕不忍丢弃,或不慎打破传家之宝,或有纪念性的陶瓷器,请补瓷匠补瓷。
经过锔瓷修补过后的瓷器,滴水不漏。当然在过去,锔瓷不仅仅是为了修复瓷器了,锔瓷本身就是一种装饰。
由于现代化制瓷业的快速发展,瓷器坏了,扔了,再买新的,一般不会去锔补修复,使得民间普通的锔活手艺无活可做,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。
记得小时候还经常能在在大街上听见“锔锅锔碗锔大缸”这样很奇怪的外地口音吆喝声,到现在几乎消失。
自从有了“锔活秀“,锔瓷行当在古董、古玩行里有了一席之地,由被动修补而转为主动作秀,由单一的锔补转为锔补修复,嵌饰做件,镶包配饰等风格特异。
艺术魅力独特的一门绝活技艺,成为古董、古玩行里古旧老瓷器作秀的一门专业行当,行活,作秀锔匠的名声也随之大振。
然而,随着历史的改变,战争的硝烟四起,到现代社会,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的生产、生活方式的改变,原有的传统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瓷器坏掉了再买新的,没人再造访锔瓷这旧行当。
“锔”者,系用铜、铁等制成的两头有钩、可以连合器物裂缝的东西,也称“锔子”。在以前,锔匠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职业,主要是锔盆、锔缸、锔瓮、锔锅、锔碗、锔茶壶、锔罐子等,只要是家里能锔的,锔匠都锔。
“锔活”也分粗细,平常老百姓家锔个锅碗瓢盆属于“粗活”,“细活”指的就是“锔活秀”。锔匠从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近的走来,又默默地渐行渐远。
走进威海陶瓷厂的吉呈轩民间技艺馆内,46岁的耿海胜手握钉锤,小心翼翼地錾刻着一只蝴蝶锔钉。
耿海胜16岁开始学艺,他说,锔瓷大致可分为5道工序:找碴、捧瓷、打孔、上钉、密缝。清洗破损处的灰尘,根据破损情况捆绳固定,之后制作锔子,再钻孔、打锔子。除了清洗,其余每道工序都需要技术。
在他的面前,是一个高约40厘米的名家书法瓷器,瓷器口在烧制的过程中产生了裂变,造成了一个小残缺,按照瓷瓶上的兰花图案和诗句意境,耿海胜决定做一个特殊的蝴蝶锔钉。
构图、晾制、雕刻,裁剪,镶锔钉.....每一道工序的反反复复,屋角老旧的座钟在滴答作响,几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......
锔好后的金色蝴蝶活灵活现,就像停在瓷瓶上小憩,不仅弥补了原来的缺陷,更为瓷器增色不少。